一、微课程简介
微课程这个术语并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的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在国外,早已有了“微课程”这个概念,它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秋首创的。戴维·彭罗斯把微课程称为“知识脉冲”,是指教学时间相对较短的课,如对单一主题进行短时间限时的讲授,并将之录制成数分钟以内的声音解说或视像演示,因此可考虑译成“微课”。
二、物理微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微课程”是指以多媒体音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开展的教学活动某个片段过程。这对于解决二期课改背景下的物理教学困境,特别契合。
三、物理微课程教学模块设计
微课程,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片段课程,时间大概在10-15分钟左右。之所以这样设计,也是考虑到人的注意力有效集中时间。有研究表明正常人的注意力仅仅能高度集中20分钟左右,长时间下的效率会呈现高速下滑。因此如何将知识点有效地纳入这十多分钟时间里呢?笔者认为可以有以下三种可行的途径。
四、未来展望
微课程的建设自提出来已经有将近10个年头了,这些年来无数教育同仁们为之探索奋斗,也各自都得出了心得体会,但是毕竟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必须多进行合作交流,方能使这项课堂改革计划得到迅速长足的发展,笔者认为在未来需做到以下方面:
1.整体规划: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必须首先做好微课建设内容的整体规划,确定建设方案和进程,按照新课程标准并结合本地区使用的教材,形成建设规范和体系,避免重复探究。
2.网络平台开发:微课程开发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区域性微课资源建设一般要经过技术培训、选题设计、课例拍摄、后期加工等一系列环节,才能确保其质量。同时应尽早确立一套便于微课程研发的App软件平台,通过集中展播、专家点评和共享交流等方式,向广大师生推荐、展示优秀微课作品,并能及时推进基于微课的校本研修和区域网上教研新模式的形成。